在消费升级与个性化需求的双重驱动下,我国家居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"细分革命"。其中,定制家具凭借"量体裁衣"的设计优势、空间利用的高效性以及对品质生活的精准匹配,已从家居市场的"补充角色"跃升为"主力军"。据行业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全屋定制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连续五年保持12%以上,其市场地位之重要,已深刻影响着上下游产业链的变革——木器涂料作为定制家具"颜值"与"防护"的核心载体,正迎来技术迭代与应用场景拓展的黄金期。
2.5亿布局水性赛道:从助剂到终端涂料的全链条延伸 根据公告,威源新型材料拟在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官冲村虎仔山建设的项目,核心产能包括年产1.2万吨水性涂料、1.5万吨水性助剂及1000吨水性丙烯酸树脂,年工作日300天。项目选址所在的古井镇珠西新材料集聚区,是江门市重点规划的特种精细化工产业核心区,规划总面积9421亩,重点发展高性能、低污染的新型材料,与水性涂料“环保、低VOC”的特性高度契合。 值得关注的是,威源此次布局并非孤立事件。其租赁的2#厂房(1600平方米)已由关联方——江门市联益新材料有限公司运营“环保涂料(一期)项目”。该项目于2023年12月获批,主打年产5000吨水性丙烯酸乳液、7920吨水性涂层胶及3000吨水性工业涂料,已在区域内形成初步的水性涂料生产基础。尽管威源与联益为独立运营主体,但两者的协同布局,无疑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的水性涂料产业链注入了“1+1>2”的聚合效应。 政策与区位双轮驱动:珠西集聚区的“绿色通行证” 威源项目的快速推进,与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的政策红利密不可分。早在2018年8月,《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(2018-2030年)环境影响报告书》便获江门市生态环境局审查通过,明确了“特种精细化工为主、生物医药健康为辅”的定位,为区域内的绿色项目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。 从区位条件看,集聚区东临牛牯岭山脉与广珠铁路,西依崖门水道,北接奇乐村、白石尖山,南至三崖村,兼具交通便利(铁路、水道)与生态缓冲空间,既满足化工项目的物流需求,又通过地理隔离降低了环境风险。这种“产业-生态”平衡的规划逻辑,正是当前化工行业“绿色入园”的典型样本。 水性涂料风口已至:区域集群加速行业洗牌 威源项目的落地,本质上是涂料行业“油转水”趋势的微观投射。近年来,在“双碳”目标与VOCs减排政策双重驱动下,水性涂料凭借低污染、低能耗的优势,正加速替代传统溶剂型涂料。据网络数据显示,2025年,中国水性涂料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500亿元,市场份额有望跃升至50%以上,成为涂料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。 在广东,尤其是珠江西岸,水性涂料的产业集群效应尤为显著。江门作为传统涂料产业重镇,近年来通过“腾笼换鸟”推动产业升级,重点引入绿色化、高端化项目。威源项目的加入,不仅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内的水性涂料产业链(从树脂、助剂到终端涂料),更可能通过技术外溢与规模效应,降低中小企业的绿色转型成本,加速行业向“低碳化、集中化”洗牌。 结语: 从联益的“环保涂料一期”到威源的“水性涂料全产业链项目”,古井镇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正以“项目落地”为支点,撬动区域绿色涂料产业的升级。对于行业而言,这一项目的受理公告,不仅是威源的战略落子,更是中国涂料行业向“绿色制造”转型的一个缩影——当政策、区位、市场需求形成合力,“油转水”不再是口号,而是企业增长的必由之路。未来,随着威源项目的环评通过、开工建设,其对区域水性涂料产业的拉动效应将逐步显现。而江门能否借此打造“华南水性涂料产业新高地”,我们拭目以待。